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图片
28.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29.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答案:D、B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点距离先变大后变小。变大时,说明原来水深2米的位置出现了泥沙淤积,使水深变浅,更远处水深变为2米。反之,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点的距离变小,说明河口出现了冲刷(侵蚀),水深变深。
92到97年水深2米的位置距监测点变近,说明此时出现了侵蚀。河口三角洲是流水堆积和波浪顶托共同作用的结果, 若三角洲遭受侵蚀,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流水堆积作用减弱(河流含沙量下降或河流水量减少),二是波浪顶托作用(侵蚀)加强,一般来讲波浪的作用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应当是第一种情况,所以选B。
图片
上题图解图片
黄河三角洲航拍钱塘江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在不同季节、不同河段受侵蚀或堆积作用发生明显变化。研究人员曾连续多年对闸口至澉浦段河床高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枯水期仓前以西升高,以东降低。历史上钱塘江河口潮强流急,河床宽且浅,冲淤幅度很大,导致主河道摆动频繁。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利部门对钱塘江河口进行了治理,缩窄江道是其中重要措施。
图片
72.江道缩窄前,枯水期主要外力作用及仓前东、西两侧河段河床高度的变化,推测合理的是( )A.河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B.河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C.潮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D.潮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73.与江道缩窄后相比,江道缩窄前,钱塘江最佳观潮点( )①偏东②偏西③潮差较大④潮差较小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74.缩窄江道的主要目的是( )A.稳定入海江道B.增大河流入海径流量C.减轻海水侵蚀强度D.减轻风暴潮对河口的影响答案:D、D、A入海口处的堆积地貌是在流水堆积和波浪顶托作用共同影响下形成的。由于我国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率较大,因此流水堆积强度会随之变化,一般夏季(丰水季)搬运和堆积的泥沙较多,冬季(枯水季)较少, 而河流中游往往是夏季(丰水季)冲刷,冬季(枯水季)淤积, 之所以中游和入海口不同,是由于不同河段落差不同,流速不同,搬运能力不同所导致的。 河流枯水期,入海口处以潮流侵蚀作用为主, 潮水来自东海,向西运动,因此会侵蚀仓前东侧的河岸,由于西侧波浪侵蚀作用较弱,河流堆积作用会较为显著。
江道缩窄前,同样多的潮水被均分到更广阔的河床上,因此水位较低,潮差较小,缩窄后,潮水迅速在河床较窄处抬升,水位较高,潮差较大。从图中信息可以知道,江道缩窄前,杭州市中心附近的江道较窄,比现在的位置偏西,因此观潮位置也偏西。
缩窄江道可以加快水流速度,冲刷河床泥沙,减轻泥沙淤积,避免河流改道,同时也可以提升通航能力,这一理念被称为束水攻沙。
图片
钱塘江大潮的各种形态,壮观天下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贵州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