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芷蕾高举威尼斯影后奖杯,一句“我是中国演员”引发全网沸腾,而远在国内的刘亦菲却因国籍问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大家好,我是中国演员辛芷蕾。”9月6日,在威尼斯电影节领奖台上,辛芷蕾手握最佳女演员奖杯,自豪地说出这句话。这句简单的自我介绍,却引发了国内官方媒体的集体点赞。
人民日报特意将这句话变成话题标签,以示对这句话的重视。央视新闻、新华社等权威媒体也第一时间发文祝贺。
黑龙江姑娘,威尼斯封后
就在2025年9月6日,第8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39岁的辛芷蕾凭借电影《日掛中天》荣获最佳女演员奖。
这位来自黑龙江省鹤岗市的姑娘,成为继巩俐(1992年《秋菊打官司》)、叶德娴(2011年《桃姐》)之后,第三位获得此殊荣的中国女演员。
从被嘲到封后,七年磨一剑
辛芷蕾的获奖感言感动了无数人。她激动地说:“我现在感觉自己就像在做梦一样。十几年前我刚入行的时候,吹过一个牛,我说有一天我要站在世界级舞台上,成为国际巨星。那时候我遭受到了很多嘲笑。”
2018年的时候,辛芷蕾曾在社交平台上写下:“大家好,我是国际巨星辛芷蕾。”这句话在当时引来了众多质疑与嘲笑。作为一个没流量、没爆款、没背景的演员,许多人认为她“自不量力”。
然而,7年的坚持,她将当年的“狂言”变成了现实。
刘亦菲的C位与尴尬
就在辛芷蕾获奖前,某著名杂志邀请了内娱顶流女明星们拍摄二十周年封面。在这众星云集的画面中,刘亦菲稳稳占据C位,身边站着的是宋佳和杨幂。
宋佳刚凭借“张桂梅”拿下白玉兰视后,杨幂暑期播出的《生万物》也成绩斐然。而刘亦菲,虽然知名度高,却没有什么国内知名奖项。
2024年,刘亦菲曾凭借《去有风的地方》入围金鹰奖第一轮评选,但在第二轮时便没有了她的身影。今年白玉兰视后的角逐中,刘亦菲也输给了宋佳。
在提名名单中,主办方特意标注了刘亦菲的美国国籍。自从2007年后,白玉兰最佳男女主获得者中就再没出现过外籍演员。
国籍与认同,行为与证件
刘亦菲10岁的时候就和父母去了美国,为了方便上学而获得了美国身份。但她多年来一直心系中国。
2008年汶川地震,20岁出头的刘亦菲捐出了自己多年攒下的100万全部身家,并亲自跑到灾区参与救援。从2017年九寨沟地震到2023年京津冀洪涝,她的名字总是悄悄出现在捐款名单里。
2020年,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甚至在公开场合点赞刘亦菲:“我觉得她就是当代花木兰,她是好样的,是一个真正的中华儿女。”
网友观点:
虽然我也喜欢刘亦菲,但怎么哪哪都有她呀!在一众女演员中,她长得是更美更仙,演技也不差,但也不能所有的奖都给她吧!她也驾驭不了所有的角色!我们要的是百花齐放,而不是一枝独秀。
网友们更对辛芷蕾的获奖纷纷表示祝贺和感动。有人说:“这是梦想照进现实的最好案例。”还有人说:“姐的自信是我做梦素材。”
对于人民日报点赞辛芷蕾获奖感言引发的对比,网友们看法不一。有网友认为:“站在国际舞台上,代表就是国家民族的颜面了。”也有人认为,爱国不看护照看行动,刘亦菲用多年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对中国的感情。
辛芷蕾的逆袭路,藏着太多普通人逐梦的影子。从扛起家庭重担的少女,到喊出“国际巨星”,再到如今站在威尼斯领奖台的华人影后,她用十几年的坚持,把“不自量力”的嘲讽变成了“实至名归”的赞叹。
刘亦菲的境遇则提醒我们:顶流的位置、光鲜的封面或许能带来一时热度,但真正的长久荣光,终究要靠作品说话、靠身份扎根。
在全球化的今天,判断一个人的身份归属,不应该只看证件上的国籍,而更应该看她的文化认同、价值追求和实际行动。
赛道不同,不必拘泥,辛芷蕾的成功仅代表她自己,和别人无关。奖项只能是锦上添花,国籍是中国的也不一定就是爱国的。
贵州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